自然语言的缺陷
2018-10-04 14:08:34
  • 0
  • 0
  • 1
  • 0

传统理论将人工语言分为国际语、哲学语和艺术语。这一分类既考虑到语源,又考虑到造语人的目的,划分标准不统一,不能成立。如果柴门霍夫不知道国际辅助语或者不是为成为国际辅助语而只不过是为了写一部小说设计了世界语,那么,世界语就不是国际语而只能算艺术语了?

作者将国际语定义为理想语言就避免以上的尴尬和矛盾。不论你的人工语言出于什么目的,只要够理想,那就是国际语。

将国际语定义为理想语言,实际上就包含了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意思。只有理想语言才有资格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所以这个定义将理想语言置于国际通用语言之上,认为理想语言比国际通用语言更重要。任何语言都可以成为国际语通用语,但只有理想语言才是最好的国际通用语言。

理想语言显然是冲着自然语言的缺陷来的。最早表达对自然语言不满的,是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苏诚忠《语言的本质》:“从表达上进行推理的做法可以被认为是由亚里士多德的组义思想来形成的文字。克尔斯坦,马姆克吉Kirsten Malmkjar 在他的语言学百科全书The Linguistics Encyclopedia中谈到:对于弃名hyponym的兴趣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它一直是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的一条有趣的纽带。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定义一个意思,先要描述一个比它更为广泛的概念。例如,定义人类human以前,应该有一个更广泛的单词‘动物种类’genus被定义。有了它,我们就可以说‘人类’是‘动物’中的一个‘类别’。此外,还应该说明这个‘类别’与其他‘类别’有什么区别differentia。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理性’,所以,他定义人类为‘理性动物’。‘动物’是比‘人类’更高级,更广泛的术语,如果用它来表达‘人类’这个概念(理性动物)那么‘人类’这个词汇就可以取消了,可以不再用了,而这种被人们遗弃的单词就是‘弃名’。‘动物’也是另一个更高级,更广泛的单词中的一个‘类别’。因此,如果用这个更高级,更广泛的单词来表达‘动物’这个概念,那么,‘动物’本身也就成了‘弃名’。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原则进行下去,直到一个最高级,最广泛的单词,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它是万物的‘本原’substance。如果我们能够精确地区分各个取代了‘弃名’的名称,并能够逐层找到那些最基本的单词,那么,我们的语言将直接地与真实的世界相联系,这样的语言将会更加真实,更加有系统和更加有用。”

亚里斯多德的组义设想是理想构词法的起源,理想构词法是理想语言的子系统,所以,与传统理论将国际通用语视为国际语的本质不同,作者将国际语的源头逆推到亚里斯多德,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然而尽管国际语的理想源远流长,却因至今未能成功实现,所以没有成功的经验,只有失败的教训,导致国际语存在比较多的对立观念。比如有人既认为语言无优劣又认为国际语有优劣,明显自相矛盾。作者自己也是在无数成见中一步一步摆脱出来的。

理想语言针对的是存在缺陷的自然语言,所以,任何从事国际语设计的,首先得明了自然语言的缺陷。那么,自然语言存在哪些缺陷呢?

就总体而言,自然语言的缺陷是分裂;就个体而言,自然语言的缺陷是不够简单易学。

语言分裂造成交流障碍,不够简单易学造成学习成本高昂,所以是缺陷。

语言不过是个工具,工具自然以简单易学为优。照相曾经需要专业器材照相机、专业知识,现在一个手机的摄像头和软件就可以搞定,谁不觉得方便呢?

关于语言的分裂,有学者对自然语言进行历史比较,推测人类语言分裂只有一万年历史。这一结论经不起推敲。

语言的分裂源于人类的分裂。人类的分裂始于何时?

现代人在人种上都属于晚期智人,通过对现代人的基因检测,表明所有标本都起源于非洲。目前已知年代最为久远的晚期智人遗存,是196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南部奥莫河谷发现的人类化石en:Omo remains,包括两块破碎头骨及手、腿骨等,距今约19.5万年。

物种的起源是基因突变。基因数目众多,基因的突变是随机和偶然的。鉴于一个物种从基因突变到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是极其缓慢的,动辄以百万年计,鉴于一个物种众多个体同一基因出现相同突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可以推测,晚期智人诞生伊始,是不存在分裂的,是一个共同体。

如果晚期智人出现伊始只有一个族群,那么,语言诞生伊始,不存在分裂,即语言出现伊始,只有一种,天然是人类通用语。如果晚期智人出现伊始有多个族群,那么,存在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语言诞生于一个族群,然后普及到其他族群;此情况下人类仍然存在原始共同语。另一种可能是,几个族群独立发展出语言;此情况下人类不存在原始共同语。

知乎作者工具家道:“口语出现的前提是喉管在解剖学上的彻底改变(具体为会厌软骨的下降),以及控制发声的大脑皮层及神经组织的改变。而这样的解剖结构变化一直到现代人类出现才彻底完成,大约在在15万-10万年前。化石证据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推论,这些年代约15万年前的化石带有支持发声的口腔咽喉结构,以及能处理复杂信息的足够大的脑容量。”(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83828/answer/88266453)

百度“人类语言”词条:“2011年4月,美国《科学》杂志的一篇报告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反响。新西兰学者昆廷·阿特金森在报告中称:人类语言可能全部起源于非洲西南部地区,时间大约在15万年前洞穴艺术开始阶段:它们是同一个起源而不是独立起源。他分析全球504种语言后发现:非洲各地方言往往含有音素较多,而南美洲和太平洋热带岛屿上的语言所含音素较少;一些非洲方言音素超过100个,而夏威夷当地土语音素仅13个,英语的音素46个。一种语言离非洲越远,它所使用的音素就越少。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他将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思路引入作为对比。生物学家们发现,人类遗传多样性是以非洲某地作为中心,向外逐渐降低的,而非洲是现代人类(智人或新人)的发源地;这便是所谓的“建立者效应”。阿特金森认为音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与人类遗传多样性类似,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语言起源于非洲的有力证据。”

即便存在原始共同语,但晚期智人出走非洲,并非全部晚期智人出走非洲,只是一部分晚期智人的行为,另有一部分晚期智人仍然留驻非洲。这是已经确知的人类第一次分裂。

所以,如果存在原始共同语,那么,语言的分最晚也是晚期智人出走非洲之后的事,分裂发生在出走非洲的晚期智人与留驻非洲的晚期智人之间,时间在7万年后。无法想像,出走非洲后的晚期智人的语言会没有任何变化。

语言分裂定在始于7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出走非洲,比前面那位学者推测的一万年前要早很多。

据学者估计,1万年前,世界人口只有100万,说15000种语言。现在,人口增加了5000倍,语言却少了一半。

由上可见,语言分裂到顶点之后掉头而下,开始走向统一。这是自然语言对分裂的反动。

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表明,所有自然语言的演变都最终趋向简单易学。这是自然语言对不够简单易学的反动。

所以,消除分裂和不够简单易学是人类对语言的普遍要求。

自然语言不够简单易学的现象有哪些呢?

这就说到自然语言的缺陷了。

自然语言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国际语要吸收的,是自然语言里最优秀的设计;要克服的,是自然语言的普遍缺陷。

自然语言的普遍缺陷几乎众人皆知了:

一,存在读写不一致现象,增加记忆负担。

二,需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或者一笔一划死记硬背的根词太多,泛滥成灾,记忆负担极重。

三,单词缺乏词性标记。词性对理解词义和指导正确使用有极大的帮助,可是自然语言的词汇普遍不能反映词性。

四,词义和词形分裂,相关词义不能体现为相关的词形,相关的词形不反映相关的词义。

五,词根和词缀没有形式标记,人们无法从词形上判断一个词哪部分是词根、哪部分是词缀,进而无法从形式上区别出根词、派生词和合成词,造成理解困难。

六,构词存在错误信息。比如汉语的“鲸”,鲸本非鱼而是哺乳动物,却以“鱼”为部首。

七,构词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比如汉语的“笔”从竹,但今天的笔早与竹子无关了。

八,存在同音词,造成误听乃至无法听清。汉语的这个缺陷特别严重,赵元任先生特意戏写了一篇《施氏食狮史》,全文90个字,只有shi一个音节。

九,存在多义词,即同形异义词,造成误解。

十,因为地域和时代而产生的等义词,造成信息冗余。

十一,存在兼类词,造成理解障碍。

十二,派生和合成不能直接派生和合成,需要改变原词的发音和写法,增加记忆和理解困难。

十三,存在句子的结构歧义。这是重视逻辑的人最为遗憾的地方,逻辑语因此而生。

十四,句子言此而意彼,存在无修辞意义语用义的约定俗成的非逻辑表达方式,造成交流障碍。比如汉语有请人帮忙,用“请”就足够客气了,但英语不同,请人帮忙有特殊句式。如果不用这一特殊句式而只用个相当于汉语“请”的please,会被对方认为极其无礼。再比如英语问人籍贯的Where are you from,字面意思却是“你打哪儿来”。

十五,语法不规范,存在种种例外。

十六,言文不一。

十七,历史上的强势利益集团利用语言宣扬狭隘的价值观。比如利用敬词和谦词宣扬等级思想。

以上部分缺陷虽然进入语境可能自动消解,但无法保证一定消解,所以始终是个隐患。

自然语言的这些缺陷是怎么来的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自然语言出现伊始是人类共同体没有事前整体规划的集体行为,所以发展到后来,必然出现种种不规则现象。其次,是人类认知水平的限制。再次,是强势集团对语言的粗暴干涉。

所有自然语言都是原始语言的子子孙孙,历经漫长的演变,有自身的变化、有对其他自然语言的借鉴吸收、融并和分裂,无不打上厚重的历史烙印,无人积存了厚重的历史尘埃。

自然语言既然都有向简单易学演化的自然规律,那么,能否演化到理想状态呢?

从理论上来说,完全可能。只是语言的演化极其缓慢,到演化到符合人类对语言的普遍理想,只怕要等到天荒地老。

自然语言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演化到语言的理想状态的。因为自然语言被种种不合理现象侵入骨髓,多已无法剥离了,正如古玉的沁色。

吕叔湘鉴于“跟”字连词兼介词,建议规定“和”作专职连词,“跟”作专职介词;英国政府曾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以期改善英语的读写不致现象;德国政府召集语言学者设计出了一个简化的德语语法:然而以上美好愿望无一落实到自然语言里。

自然语言已经无法克服自身缺陷了,这就是国际语应运而生的原因。

国际语作为理想语言,上述缺陷理当竭力避免。否则,跟自然语言相比就没有多少优势可言,不过是增加了一种无足轻重的语言。

国际语必须发挥出设计的最大潜能,只有这样的国际语才具备成为国际通用语的潜力和魅力。

国际语是设计的艺术。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